托比亚斯-皮尔斯 | Tobias Pils: 绘画即修行 - 抛弃创作动机、放下执念

  • 绘画即修行 - 抛弃创作动机、放下执念

    托比亚斯-皮尔斯 | TOBIAS PILS
  • 托比亚斯-皮尔斯,1971年生于奥地利林茨,现居维也纳 他的绘画风格可以用中国绘画美学 “介于似与不似之间” 的境界来解读。他绘画中的暗示性形象并不是完全清晰可辨的,但也不是完全抽象的。他创造了一个供观者自由联想的形式世界。这些形式看起来像悖论一样,难以直接阅读。但正如所有的悖论一样,它们都是阴阳交合、一体两面的。这种辩证式的艺术思维贯穿他的整个创作。他敏锐地感知并运用不同色调的灰色,把灰色的层次和深度发挥到了极致,因而他的画面总是充满了深邃的质感。 托比亚斯-皮尔斯,1971年生于奥地利林茨,现居维也纳 他的绘画风格可以用中国绘画美学 “介于似与不似之间” 的境界来解读。他绘画中的暗示性形象并不是完全清晰可辨的,但也不是完全抽象的。他创造了一个供观者自由联想的形式世界。这些形式看起来像悖论一样,难以直接阅读。但正如所有的悖论一样,它们都是阴阳交合、一体两面的。这种辩证式的艺术思维贯穿他的整个创作。他敏锐地感知并运用不同色调的灰色,把灰色的层次和深度发挥到了极致,因而他的画面总是充满了深邃的质感。 托比亚斯-皮尔斯,1971年生于奥地利林茨,现居维也纳 他的绘画风格可以用中国绘画美学 “介于似与不似之间” 的境界来解读。他绘画中的暗示性形象并不是完全清晰可辨的,但也不是完全抽象的。他创造了一个供观者自由联想的形式世界。这些形式看起来像悖论一样,难以直接阅读。但正如所有的悖论一样,它们都是阴阳交合、一体两面的。这种辩证式的艺术思维贯穿他的整个创作。他敏锐地感知并运用不同色调的灰色,把灰色的层次和深度发挥到了极致,因而他的画面总是充满了深邃的质感。 托比亚斯-皮尔斯,1971年生于奥地利林茨,现居维也纳 他的绘画风格可以用中国绘画美学 “介于似与不似之间” 的境界来解读。他绘画中的暗示性形象并不是完全清晰可辨的,但也不是完全抽象的。他创造了一个供观者自由联想的形式世界。这些形式看起来像悖论一样,难以直接阅读。但正如所有的悖论一样,它们都是阴阳交合、一体两面的。这种辩证式的艺术思维贯穿他的整个创作。他敏锐地感知并运用不同色调的灰色,把灰色的层次和深度发挥到了极致,因而他的画面总是充满了深邃的质感。 托比亚斯-皮尔斯,1971年生于奥地利林茨,现居维也纳 他的绘画风格可以用中国绘画美学 “介于似与不似之间” 的境界来解读。他绘画中的暗示性形象并不是完全清晰可辨的,但也不是完全抽象的。他创造了一个供观者自由联想的形式世界。这些形式看起来像悖论一样,难以直接阅读。但正如所有的悖论一样,它们都是阴阳交合、一体两面的。这种辩证式的艺术思维贯穿他的整个创作。他敏锐地感知并运用不同色调的灰色,把灰色的层次和深度发挥到了极致,因而他的画面总是充满了深邃的质感。 托比亚斯-皮尔斯,1971年生于奥地利林茨,现居维也纳 他的绘画风格可以用中国绘画美学 “介于似与不似之间” 的境界来解读。他绘画中的暗示性形象并不是完全清晰可辨的,但也不是完全抽象的。他创造了一个供观者自由联想的形式世界。这些形式看起来像悖论一样,难以直接阅读。但正如所有的悖论一样,它们都是阴阳交合、一体两面的。这种辩证式的艺术思维贯穿他的整个创作。他敏锐地感知并运用不同色调的灰色,把灰色的层次和深度发挥到了极致,因而他的画面总是充满了深邃的质感。 托比亚斯-皮尔斯,1971年生于奥地利林茨,现居维也纳 他的绘画风格可以用中国绘画美学 “介于似与不似之间” 的境界来解读。他绘画中的暗示性形象并不是完全清晰可辨的,但也不是完全抽象的。他创造了一个供观者自由联想的形式世界。这些形式看起来像悖论一样,难以直接阅读。但正如所有的悖论一样,它们都是阴阳交合、一体两面的。这种辩证式的艺术思维贯穿他的整个创作。他敏锐地感知并运用不同色调的灰色,把灰色的层次和深度发挥到了极致,因而他的画面总是充满了深邃的质感。

    托比亚斯-皮尔斯,1971年生于奥地利林茨,现居维也纳

    他的绘画风格可以用中国绘画美学 “介于似与不似之间” 的境界来解读。他绘画中的暗示性形象并不是完全清晰可辨的,但也不是完全抽象的。他创造了一个供观者自由联想的形式世界。这些形式看起来像悖论一样,难以直接阅读。但正如所有的悖论一样,它们都是阴阳交合、一体两面的。这种辩证式的艺术思维贯穿他的整个创作。他敏锐地感知并运用不同色调的灰色,把灰色的层次和深度发挥到了极致,因而他的画面总是充满了深邃的质感。

  • 直觉是创作的导师,而非严谨的方法论。皮尔斯痴迷于他在创作过程中不断转变的念头。在谈到他的创作时他说道:“作画前我有着非常明晰的创作动机。但我却致力于在绘画过程中丢掉这些动机。”这种艺术思想和行为与佛教修行中的逐步放下执念的过程有异曲同工之妙。观者在面对他的画作时先是被意想不到的形式和图像所震撼,随即又被眼前所见引入更深的沉思中。而每位观者都有自己对画面独特的诠释。这正是皮尔斯作品的独特之处。他的艺术语言形式丰富而完整,但作品的叙事却是开放式的。每位观者都看到的都是各自感受到的画面,正如每个人的梦境一般。皮尔斯曾将他的画作作为大型的、一体的装置作品在2016年的巴塞尔艺博会的“无限大”(Unlimited)展和2013年的维也纳分离派展(Secession)上展出。 直觉是创作的导师,而非严谨的方法论。皮尔斯痴迷于他在创作过程中不断转变的念头。在谈到他的创作时他说道:“作画前我有着非常明晰的创作动机。但我却致力于在绘画过程中丢掉这些动机。”这种艺术思想和行为与佛教修行中的逐步放下执念的过程有异曲同工之妙。观者在面对他的画作时先是被意想不到的形式和图像所震撼,随即又被眼前所见引入更深的沉思中。而每位观者都有自己对画面独特的诠释。这正是皮尔斯作品的独特之处。他的艺术语言形式丰富而完整,但作品的叙事却是开放式的。每位观者都看到的都是各自感受到的画面,正如每个人的梦境一般。皮尔斯曾将他的画作作为大型的、一体的装置作品在2016年的巴塞尔艺博会的“无限大”(Unlimited)展和2013年的维也纳分离派展(Secession)上展出。 直觉是创作的导师,而非严谨的方法论。皮尔斯痴迷于他在创作过程中不断转变的念头。在谈到他的创作时他说道:“作画前我有着非常明晰的创作动机。但我却致力于在绘画过程中丢掉这些动机。”这种艺术思想和行为与佛教修行中的逐步放下执念的过程有异曲同工之妙。观者在面对他的画作时先是被意想不到的形式和图像所震撼,随即又被眼前所见引入更深的沉思中。而每位观者都有自己对画面独特的诠释。这正是皮尔斯作品的独特之处。他的艺术语言形式丰富而完整,但作品的叙事却是开放式的。每位观者都看到的都是各自感受到的画面,正如每个人的梦境一般。皮尔斯曾将他的画作作为大型的、一体的装置作品在2016年的巴塞尔艺博会的“无限大”(Unlimited)展和2013年的维也纳分离派展(Secession)上展出。 直觉是创作的导师,而非严谨的方法论。皮尔斯痴迷于他在创作过程中不断转变的念头。在谈到他的创作时他说道:“作画前我有着非常明晰的创作动机。但我却致力于在绘画过程中丢掉这些动机。”这种艺术思想和行为与佛教修行中的逐步放下执念的过程有异曲同工之妙。观者在面对他的画作时先是被意想不到的形式和图像所震撼,随即又被眼前所见引入更深的沉思中。而每位观者都有自己对画面独特的诠释。这正是皮尔斯作品的独特之处。他的艺术语言形式丰富而完整,但作品的叙事却是开放式的。每位观者都看到的都是各自感受到的画面,正如每个人的梦境一般。皮尔斯曾将他的画作作为大型的、一体的装置作品在2016年的巴塞尔艺博会的“无限大”(Unlimited)展和2013年的维也纳分离派展(Secession)上展出。 直觉是创作的导师,而非严谨的方法论。皮尔斯痴迷于他在创作过程中不断转变的念头。在谈到他的创作时他说道:“作画前我有着非常明晰的创作动机。但我却致力于在绘画过程中丢掉这些动机。”这种艺术思想和行为与佛教修行中的逐步放下执念的过程有异曲同工之妙。观者在面对他的画作时先是被意想不到的形式和图像所震撼,随即又被眼前所见引入更深的沉思中。而每位观者都有自己对画面独特的诠释。这正是皮尔斯作品的独特之处。他的艺术语言形式丰富而完整,但作品的叙事却是开放式的。每位观者都看到的都是各自感受到的画面,正如每个人的梦境一般。皮尔斯曾将他的画作作为大型的、一体的装置作品在2016年的巴塞尔艺博会的“无限大”(Unlimited)展和2013年的维也纳分离派展(Secession)上展出。 直觉是创作的导师,而非严谨的方法论。皮尔斯痴迷于他在创作过程中不断转变的念头。在谈到他的创作时他说道:“作画前我有着非常明晰的创作动机。但我却致力于在绘画过程中丢掉这些动机。”这种艺术思想和行为与佛教修行中的逐步放下执念的过程有异曲同工之妙。观者在面对他的画作时先是被意想不到的形式和图像所震撼,随即又被眼前所见引入更深的沉思中。而每位观者都有自己对画面独特的诠释。这正是皮尔斯作品的独特之处。他的艺术语言形式丰富而完整,但作品的叙事却是开放式的。每位观者都看到的都是各自感受到的画面,正如每个人的梦境一般。皮尔斯曾将他的画作作为大型的、一体的装置作品在2016年的巴塞尔艺博会的“无限大”(Unlimited)展和2013年的维也纳分离派展(Secession)上展出。 直觉是创作的导师,而非严谨的方法论。皮尔斯痴迷于他在创作过程中不断转变的念头。在谈到他的创作时他说道:“作画前我有着非常明晰的创作动机。但我却致力于在绘画过程中丢掉这些动机。”这种艺术思想和行为与佛教修行中的逐步放下执念的过程有异曲同工之妙。观者在面对他的画作时先是被意想不到的形式和图像所震撼,随即又被眼前所见引入更深的沉思中。而每位观者都有自己对画面独特的诠释。这正是皮尔斯作品的独特之处。他的艺术语言形式丰富而完整,但作品的叙事却是开放式的。每位观者都看到的都是各自感受到的画面,正如每个人的梦境一般。皮尔斯曾将他的画作作为大型的、一体的装置作品在2016年的巴塞尔艺博会的“无限大”(Unlimited)展和2013年的维也纳分离派展(Secession)上展出。 直觉是创作的导师,而非严谨的方法论。皮尔斯痴迷于他在创作过程中不断转变的念头。在谈到他的创作时他说道:“作画前我有着非常明晰的创作动机。但我却致力于在绘画过程中丢掉这些动机。”这种艺术思想和行为与佛教修行中的逐步放下执念的过程有异曲同工之妙。观者在面对他的画作时先是被意想不到的形式和图像所震撼,随即又被眼前所见引入更深的沉思中。而每位观者都有自己对画面独特的诠释。这正是皮尔斯作品的独特之处。他的艺术语言形式丰富而完整,但作品的叙事却是开放式的。每位观者都看到的都是各自感受到的画面,正如每个人的梦境一般。皮尔斯曾将他的画作作为大型的、一体的装置作品在2016年的巴塞尔艺博会的“无限大”(Unlimited)展和2013年的维也纳分离派展(Secession)上展出。

    直觉是创作的导师,而非严谨的方法论。皮尔斯痴迷于他在创作过程中不断转变的念头。在谈到他的创作时他说道:“作画前我有着非常明晰的创作动机。但我却致力于在绘画过程中丢掉这些动机。”这种艺术思想和行为与佛教修行中的逐步放下执念的过程有异曲同工之妙。观者在面对他的画作时先是被意想不到的形式和图像所震撼,随即又被眼前所见引入更深的沉思中。而每位观者都有自己对画面独特的诠释。这正是皮尔斯作品的独特之处。他的艺术语言形式丰富而完整,但作品的叙事却是开放式的。每位观者都看到的都是各自感受到的画面,正如每个人的梦境一般。皮尔斯曾将他的画作作为大型的、一体的装置作品在2016年的巴塞尔艺博会的“无限大”(Unlimited)展和2013年的维也纳分离派展(Secession)上展出。

  •     皮尔斯的作品不断在世界各地重要的机构展出,包括慕尼黑现代美术馆(2020)、巴黎毕加索博物馆(2020)、波恩美术馆(2020)、博特罗普约瑟夫-阿尔伯斯博物馆(2018)、第戎Le Consortium(2018)、阿斯本美术馆(2018)、维也纳21er Haus(2017)、克雷姆斯美术馆(2017)、马尔法中国基金会/约翰-张伯伦大楼(2016)、北京中国国家美术馆(2010)等。2016年,托比亚斯-皮尔斯参加了位于德克萨斯州马尔法的奇纳蒂基金会的驻留项目。他于2014年获纽约ISCP奖学金,2011年获安东-费斯陶尔绘画奖,1994年获奥托-毛尔奖。

  • 还可售出的作品有:

    AVAILABLE WORKS:
    • Tobias Pils Redeemers, 2021 Oil on canvas Signed and dated verso ø 80 cm / 31.5 inches
      Tobias Pils
      Redeemers, 2021
      Oil on canvas
      Signed and dated verso
      ø 80 cm / 31.5 inches
  •  

     

    联系我们

     

    Capitain Petzel 

    Karl-Marx-Allee 45 

    D-10178 Berlin 

    卡比坦•派策 画廊 

    卡尔-马克思-大道 45号 

    10178 德国柏林

    T: +49 30 240 88 130

     

    尹萌 博士

    东亚地区项目

    E: msy@capitainpetzel.de

     

    开放时间

    每周二至周六

    11点至18点